通識教育課程

逸夫書院通識課程秉持大學「全人教育」之理念,透過跨學科與服務學習科目,培養同學追求學問、慎思明辨的精神,助其拓闊視野並增強共通能力。課程內容涵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商業創新發展、全球化議題等多個領域,以及大學生活之適應及情緒調適,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術背景選擇合適的課程修讀。

2025/26年度或之後入學的同學須修畢一科服務學習科目,旨在鼓勵同學參與社會服務,透過實踐與反思,建立公民責任感。


修讀規定

逸夫書院學生須按照大學本科生手冊內所列之修讀規定修畢一至兩科一般通識科目及/或服務學習科目,簡要如下:

2025/26年度或之後入學的同學
四年制課程一科服務學習科目^6 學分
一科一般通識科目
高年級入學一科服務學習科目^3 學分

^所有服務學習科目將優先開放予2025/26年度或之後入學的同學於選課期間於 CUSIS 自行選修,書院建議學生於首兩學年修畢服務學習科目。
 

2024/25年度或之前入學的同學
四年制課程兩科一般通識科目或服務學習科目#6 學分
高年級入學一科一般通識科目或服務學習科目#3 學分

#所有服務學習科目將優先開放予2025/26年度或之後入學的學生於選課期間於 CUSIS 自行選修。2024/25年度或之前入學的學生如有興趣修讀服務學習科目,可於 CUSIS 網上改選期內自行加選有尚餘名額的科目。
 

科目總表

2025/26年度上學期
 

相關連結

教務處註冊及考試組網頁

中文大學通識教育辦公室網頁
 

查詢

一般查詢 / 一般書院通識科目查詢
陳小姐 (電話:3943 7356 / 電郵:kannachan@cuhk.edu.hk)

服務學習通識科目查詢 
朱先生 (電話:3943 8597 / 電郵:chrischu@cuhk.edu.hk)
 

GEJC1020 香港故事 (3 學分)

本科由社會學出發,特別為沒有經過社會學訓練、或對香港無背景知識的同學而設計,引領他們認識香港與香港人迄今走過的道路。本科會介紹一些對香港的流行印象,例如「自由經濟政策帶來的經濟奇蹟」、「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以及「機會之都」等,並評估這些印象的真確性、或追蹤它們的來源與社會意義。 課程還將討論城市可持續發展引起的一些當代議題,例如移民,不平等和可負擔住房。

(已修SOCI1201、2104或UGEC2865之學生不得選修本科。)

GESC1130 大學與社會 (3 學分)

本課程旨在協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旁及介紹大學在社會的功能與角色。本課程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你在大學,學些甚麼?」這部分將介紹在大學學習的一些基本課題。第二部分「大學與社會」,介紹現代大學的一些重要議題,如現代大學之管理、現代知識體系對社會的影響等;第三部分「大學與我」,將介紹如何克服學習困難,協助同學規劃未來幾年大學生活。

GESC1160 香港環境問題 (3 學分)

本科旨在:

  1. 介紹香港的環境問題;
  2. 使學生能從科學角度明瞭環境問題;
  3. 使其可利用科學方法評估各種解決環境問題的策略;及
  4. 介紹香港政府的環保計劃。
GESC1210 科學與人生 (3 學分)

甚麼是科學?它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吃的食物安全嗎?甚麼是基因改造生物?為甚麼我們容易患病?為甚麼我們會有時差問題?輻射性物質是敵是友?如何收集天氣數據?這些數據又對我們有甚麼意義呢?

GESC1240 生活中的佛教:身、心與現代課題 (3 學分)

本課程旨在探討佛教如何透過傳統和現代的展現方式,表達其教義,並讓信眾在個人和群體的生活層面上,獲得宗教的經驗。課程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身與心的關係,通過佛教的飲食、禪修、正念、心理諮詢、心理學等課題,探究佛教的身心健康之道。其次,是討論佛教在若干文化領域上的表現形態,諸如文學、流行文化、語言、 攝影、電影、民間習俗等。最後,課程會探討佛教對於現代生活的課題,例如愛情、死亡、跨性別等,所作出的詮釋和回應。選修本科者不需具備佛學知識。

GESC1250 創業探索 (3 學分)

本科目的目的是鼓勵學生探索創業之旅並獲得創業經驗。通過基於項目的學習,學生將嘗試組建一個團隊,共同合作,定義他們想要在本科目中完成的創業項目。對項目產生歸屬感後,他們還將學習如何協作、溝通和為項目做出貢獻。通過基於創業路線圖所定制講座,包括關於對社會正面影響的科目 (介紹聯合國制定的 1 7 個可持續發展目標 ),學生將逐步學習不同的創業技能。此外,每組創業團隊將獲分配一名行業導師,分享經驗和指導團隊,將商業計劃升級為切實可行的計劃。最後,學生將在演示日進行演示,向潛在投資者分享他們的項目。科目結束後,學生將獲邀參加由中大校友事務處舉辦的中大創業日。因此,本科目提供全人教育,鼓勵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

GESC2060 全球化正、反、合 (3 學分)

本科教學理念著重結合體驗學習及網上研習模式,從而向同學介紹一系列環繞全球化現象的激烈論爭,其中包括自由貿易、全球文化、國家主權、生產全球化與勞工權益及反全球化運動。本科目的為協助同學基本掌握全球化不同的議題及觀點,並從相關學習活動體驗確立個人對全球化之態度及回應。

GESC2010 電影類型:愛情、死亡及笑話 (3 學分)

從電影媒介伊始,類型電影便成為主流至今。本科將從文化及經濟角度探討類型電影之流行。透過課堂上觀看電影及精華片段,剖析類型電影身的演變,一些著名導演對其影響,以及類型電影顛覆主流社會及意識型態的可能性。選修本科者不需具備豐富電影知識。

(GESC2010與COMM2932列為雙重編號科目。新聞與傳播學主修生、已修COMM2932之學生不得選修本科。學生如欲以已修讀完成之 COMM2932 代替 GESC2010,請向書院提交「以其他科目符合書院通識要求申請表」作審批。)

GESC2070 足球世界:社會科學分析 (3 學分)

本課程將從社會科學的多個角度探討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 — 足球。學生將批判性地從歷史、社會學、政治、經濟和文化角度審視足球發展成為全球性運動的過程。課程也將探討足球與全球化、民族主義、階級、種族主義等現代社會主要議題的關係。

GESC2111 現代人的問題 (3 學分)

本科旨在介紹塑造現代社會及現代生活的重大社會趨勢,並幫助同學反省自己在當中的角色及參與。課程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為「宏觀趨勢與我」,介紹諸如 現代政治、全球化等宏觀事件,對個人的意義何在。第二部分為「現代社會中的自我」,從微觀角度出發,探討現代生活中的課題,例如消費、家庭、性別角色等議題。

GESC2117 大學生活的挑戰 (3 學分)

大學生處於由青少年後期過渡到成年初期,面對逐漸增多的人生挑戰。此課程涵蓋多個與成年初期有關的心理社會適應和個人發展議題。學生在上課期間將學習成人的生活挑戰、影響身心健康的因素、情緒意識和情緒調適、壓力及其管理、個人身份發展、人際關係和溝通、性慾及事業發展。

GESC2131 現代城市剖析 (3 學分)

本課程旨在從持續發展的角度剖析城市,分析和探討城市發展的動力,經濟、社會及環境等問題,以及建設可持續城市的戰略。許多在香港、中國大陸和其他國家城市中的日常生活例子將被用來說明各種城市矛盾和問題。在掌握多方面的城市知識後,選讀本課程的學生需要通過參加有計劃的服務學習專案貢獻他們的知識於城市社區,從而提高服務學習能力。同學透過修讀該課程將為迎接各種世界城市(如香港)所面臨的挑戰作好準備,並用知識和遠見裝備自己,成為熱心關懷社區和人群的好市民。

GESC2150 香港歷史的重構與社會發展 (3 學分)

本課程旨在介紹香港歷史與社會發展,從宏觀及微觀角度,思考香港本土文化的傳承和個 人對香港社會的承擔。課程會安排同學進行實地考察及專題研習,觀察香港社會的發展特徵,親身體會「香港經驗」。

GESC2240 從文本到舞台︰戲劇與劇場的探索 (3 學分)

透過講座及小組討論,本科學生將研習精選的中西名劇,並於本科下半部作劇場實踐,排演名劇的選段,從中獲劇場基本運作訓練。課程將在逸夫書院大講堂舉行。

GESC2390 遺傳工程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3 學分)

本科旨在介紹基因功能、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學的概念及基因技術對社會的影響。自從人類及其他生物的基因序列已垂手可得,人類對基因的生物程式和基因與疾病的角色亦有更多認識和理解。利用這些生物資訊和操控基因,人類已經開創了一個勇敢的新世界。遺傳工程的目標在幫助人類解決在地球上可永續發展所遇到的問題,包括醫療健康、食品及能源、環境持續性、工業生產和生物監測等,都對社會有顯著的影響,儘管當中仍然有爭議性。

GESC2400 粵劇導賞 (3 學分)

本課程旨在讓學生掌握粵劇藝術的風格與特點,透過欣賞及評鑑粵劇藝術及其與情景的關係,以提高學生對中華文化和美學的了解,以及個人的道德價值修養,從而 傳承中國粵劇文化。課程以教學與活動,教授具體粵劇藝術宏觀概念,引起學生對傳統表演藝術的興趣;認識粵劇組織、營運及體驗不同演出場合,讓學生更深入理解和積極參與粵劇藝術活動、創作,及從事相關研究。

GESC2420 情緒調適與精神健康 (3 學分)

情緒是推動和指導我們生活行為的其中一種重要力量,然而情緒失衡將打擾我們的思考模式和妨礙正常的社交和身心運作。本課程將提供學生有關情緒的科學知識、情緒失衡如何產生不同的情緒障礙(如焦慮障礙和心情障礙等),以及我們如何可以克服情緒障礙,繼而將情緒轉化為積極的動力。透過本課程,學生將學習到關於情緒的本質、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運作過程,不同情緒障礙的症狀;與此同時,本課程亦希望能讓學生學習到不同的有效情緒管理方法以作預防。

GESC2440 探索夜空 (3 學分)

自古以來,人類對遙遠的天空產生好奇和著迷,促使發展了觀測天文學的各種技術。
在文化因素的影響下,也出現了東、西方星座神話故事。本科簡介這些神話故事,讓學生思考故事背後的文化意義;也鼓勵學生透過實踐基本觀測天文學的技術,從經驗中學習知識。修讀本科毋須初中以上的理科知識。